長效的PCSK9抑制劑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內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最主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為主的CVD(如缺血性心臟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等)是我國城鄉居民第1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構成的40%以上。流行病學、遺傳學和臨床干預研究證據充分證實,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險因素。美國年齡標化冠心病死亡率自1968年出現下降拐點,1980年—2000年下降40%以上,控制危險因素的貢獻占44%,其中貢獻率最大的為總膽固醇(TC)水平的降低,權重為24%。然而,資料顯示我國居民TC、LDL-C、甘油三酯(TG)水平2012年較2002年明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明顯降低;18歲以上人群血脂異常患病率明顯升高。而血脂異常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處于較低水平。因此,我國ASCVD疾病負擔仍是持續上升趨勢,血脂管理刻不容緩。霍勇告訴記者,英克司蘭鈉對于高血脂患者而言是一個嶄新的名字,但其作用機制對于大多數用過PCSK9藥物的患者并不陌生。它是一款長效的PCSK9抑制劑,通過干擾PCSK9的合成,使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降解減少,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數量,從而使LDL-C的降解增多,達到降低LDL-C水平的目的。“這與短效的PCSK9抑制劑機制相似。但與短效PCSK9抑制劑相比,它能夠從源頭上阻斷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蛋白的合成,從而更長效地發揮降脂作用。”霍勇說。
霍勇 受訪者供圖
ORION系列研究證實其療效
此前,英克司蘭鈉的臨床研究(ORION系列研究)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今年8月28日,歐洲心臟病學會在年會(ESC2023)上公布了英克司蘭鈉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臨床研究ORION-8的結果。ORION-8研究聚焦ASCVD和ASCVD高危且LDL-C升高患者,證實一年兩針英克司蘭鈉長期治療有助于提高LDL-C長期達標率,且長期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從而進一步支持其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的臨床獲益。
之前發表的ORION-9、ORION-10、ORION-11三項研究的結果已證實,英克司蘭鈉每年僅需皮下注射兩針即可長久平穩地降低LDL-C水平,降幅可達50%以上。“但由于降脂治療需長期進行,想要進入臨床應用,必須高度關注英克司蘭鈉的長期療效與安全性,本次公布的ORION-8研究通過Ⅲ期RCT的擴展研究對其進行深入探索,并給出了滿意結果。”霍勇說。
據了解,ORION-8研究共納入全球多個中心3274例受試者,其中2446例受試者完成了研究,在第1天、第90天和之后每180天接受英克司蘭鈉皮下注射。主要臨床終點為第1080天時LDL-C達標(<1.8mmol/L或<2.6mmol/L,基于ASCVD危險分層而定)的患者比例。其他評估終點包括LDL-C及其他血脂指標較基線的變化以及安全耐受性終點等。結果顯示,訪視期結束時部分受試者最長接受了6年以上的英克司蘭鈉治療,約80%的患者LDL-C達標,LDL-C水平自基線的平均降幅約50%;安全性與既往Ⅲ期研究相似,未發現新的安全性信號,充分證實了英克司蘭鈉具有非常好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
霍勇表示,充足的循證證據將進一步推動英克司蘭鈉的廣泛應用,從而造福于我國3.3億心血管病患者,在有效降脂的同時,還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急癥的發生率。毫無疑問,長效降脂藥的上市對于心血管病醫生和高血脂患者而言具有特殊意義。霍勇表示,半年一針的用藥頻率不僅僅提升醫生的管理效率和患者的依從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醫患戰勝心血管疾病的決心,為患者有尊嚴地回歸健康的家庭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它也為心血管疾病新藥和器械研發注入了一針興奮劑,刺激降壓、降糖等心血管慢病領域的長效劑型的研發不斷攻克難關。
來源:中國科學報微信公眾號
相關閱讀:
標準化實驗室建設:細胞治療研究實驗室設計指南 CEIDI西遞
符合GMP標準的新藥臨床小試樣品研制實驗室裝修設計
ADC藥物火爆背后的ADC商業化車間建設細節 CEIDI西遞